昆明推拉棚 https://www.zp10100.com 有患者在好心情公众号后台抛出这样一个问题: 看到这个问题,很多人可能会想:既然没有精神分裂症家族史,那就说明不是基因惹的祸,而是后天因素造成的,就谈不上遗传了吧? 讲真,这还真不一定! 有些父母虽然没有精神分裂症的症状,但他们仍可能携带有致病基因,只是没有表达而已。 如果子女遗传了相关基因,再加上外界不良环境因素的刺激,便有得精神分裂症的可能。所以,没有家族史≠不会遗传! 当然,这也并不是说精神分裂症会100%遗传。 精神分裂症的出现,是遗传因素、环境危险因素(如母孕期感染)、社会心理因素(如重大精神创伤)共同作用的结果。 有数据显示,遗传因素对精神分裂症的发生会贡献70%~85%的力量。 但尽管如此,如果没有环境、社会心理因素的“导火索”,精神分裂症这颗“炸弹”有可能不会被引爆。 总之,精神分裂症的遗传是个概率事件。 那么问题来了—— 1、精神分裂症的遗传几率有多大? 精神分裂症的遗传几率,会受血缘关系、亲属中患病人数、父亲生育年龄等方面影响。 一般来说,与患者血缘关系越近,亲属中患病的人数越多,遗传风险就会越大。 有研究对精神分裂症的一级亲属做了调查发现,他们兄弟姐妹平均患病的几率为10.1%,子女平均患病的几率为12.8%,比普通人的患病几率(0.9%)要高很多。 还有研究提示,如果父亲的生育年龄超过45岁,所生子女患精神分裂症的风险也会增加。研究者们分析,这可能与大龄爸爸的“小蝌蚪”有更多基因突变有关。 2、如何预防精神分裂症遗传给下一代? 虽然我们对精神分裂症发病原因的认识有了很多突破,但是仍有很多未解之谜,比如具体是哪些基因突变导致了精神分裂症,所以,目前精神分裂症仍然不是一种可预防的疾病。 不过,大家也没必要灰心,我们还是有方法来降低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几率的。 前面讲过,精神分裂症通常不是突然出现的,会经历临床前期-前驱期-精神疾病期-慢性功能残疾期四个阶段。 当发展到精神疾病期时,就意味着你已成为一名真正的精神病人了。如果在这之前能尽早采取有效措施阻止疾病的发展,那就有可能远离精神分裂症。 具体要怎么做呢?我们可以根据疾病所处阶段来采取不同的措施。 临床前期: 这个阶段通常指<12岁的儿童发育阶段,它是遗传易感及环境暴露阶段,同时也是可以觉察的缺陷出现之前的时期。 对于处于这个阶段的人来说,最主要的任务是尽量规避诱发精神分裂症的危险因素。 那么,哪些因素会诱发精神分裂症呢? 搞清楚了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原因,那我们就可以“有的放矢”了。比如说男性要尽量在45岁前生育宝宝,女性在孕期要避免感染、营养不良等问题。 另外,对于有家族史的人,我们还可以通过遗传学检测来判断是否有成为精神分裂症的潜质。 前驱期: 前驱期是认知、行为及社会功能缺陷阶段,主要指12~18周岁,即精神病发作之前的时期。 精神病前驱期或临床高危个体可以表现出轻微的症状,比如睡眠障碍、焦虑、激惹性增高、抑郁情绪、注意力不集中、易疲劳等,并可持续1~5年。 有数据显示,80%~9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都会存在前驱期。我们可以通过前驱期症状筛查、认知评估和脑影像检查等手段来识别此类个体。一旦发现苗头不对,要尽快接受治疗。 好心情医生提醒大家:心理与社会干预和药物治疗是目前精神分裂症前驱期的主要治疗方法。比较有效的治疗药物包括第二代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和营养补充剂等;比较有效心理与社会干预包括认知行为治疗、家庭干预、支持治疗、认知矫正治疗等。 参考资料: [1]郝伟,陆林.精神病学(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王传跃,陈晓岗.精神分裂症的预防与治疗[J].中华医学杂志,2018,98(29):3. [3]龙翔云,刘娜,陆峥.精神分裂症早期预防与干预[J].世界临床药物,2016(1):4. [4]喻东山.精神分裂症早期干预的研究进展[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7,40(3):3. (文章图源:包图网、摄图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