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生活网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德勤(中国)曹樑:中国财富管理市场迎来四大机遇

2022-08-29| 发布者: 安庆生活网| 查看: 144| 评论: 3|来源:互联网

摘要: 随着中国居民财富的积累,财富管理需求的增长推动财富管理市场快速发展。根据高盛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
518网 http://www.518zixue.com

  随着中国居民财富的积累,财富管理需求的增长推动财富管理市场快速发展。

  根据高盛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中国居民个人可投资资产总规模达31万亿美元,2021至2025年期间有望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速度,到2025年中国居民可投资资产总规模将达到50万亿美元。

  一方面是财富管理行业市场规模扩大,另一方面是金融科技助推财富管理商业模式创新,在此背景下,中资、外资金融机构纷纷将财富管理作为重要的业务战略。中国财富管理市场迎来哪些机遇?在低利率时代,金融机构发力财富管理面临哪些挑战?就以上问题,《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了德勤中国金融服务业财富管理咨询主管合伙人曹樑。

  中国将成为未来最具活力的财富管理市场之一

  《中国经营报》:当前我国财富管理市场迎来哪些机遇?

  曹樑:当前中国财富管理行业正在进入全新的发展时代。财富管理需求端伴随居民投资理财意识的增强不断扩容,资产端伴随我国资本市场改革也将加速孕育更多优质投资标的。随着居民财富提升以及财富配置金融资产比例提升,我国财富管理行业迎来了四个重要机遇:

  一是,国家共同富裕的社会发展目标推进金融开放及竞争。2035年目标提到“要让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尤其是在金融行业,将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持续推进金融市场开放。在金融产品方面,“十四五规划”也提出了创新更多适应家庭财富需求的金融产品,拓展居民收入增长渠道。

  二是,随着人口结构变化及疫情影响,居民财富保值增值意愿增强。老龄化带来的各类刚性支出将会大幅增长,提升了居民财富管理需求。疫情的影响提升了个人及家庭资产配置中对负债端的谨慎,以及通过理财、保险等平滑消费、规避风险的需求,居民寻求财富保值增值的意愿愈加强烈。

  三是,国家重视“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鼓励第三支柱养老体系与资本市场互促互利。从国际经验来看,资本市场是养老金长期稳定回报的基础,养老基金也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石。

  四是,投资者教育深化与新兴资产价值挖掘相辅相成。随着投资者教育工作的深化,居民投资理性程度提升,我国居民开始更相信头部机构的专业性。而对于头部机构来说,把握经济周期,挖掘权益及另类资产价值也是新的发展方向。新经济浪潮驱动下,ESG、生物医疗、新能源等板块高速发展,为权益类资产带来新的投资机会。同时,另类资产在市场颠簸时期体现出其对风险和波动的特有管理能力,且与权益类资产的相关性相对较低,为投资组合的稳定性带来保障。

  《中国经营报》:随着外资机构陆续瞄准中国的财富管理市场,您认为,外资机构和本土金融机构的优势分别是什么?有哪些合作空间?

  曹樑:伴随着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双升级,各类金融机构逐步将财富管理作为业务发展重点战略之一。同时受益于中国金融市场不断开放,愈来愈多的外资机构以更积极的姿态布局中国财富管理市场,中国将成为未来最具活力的财富管理市场之一。中国财富管理市场有足够的包容性和延展性,来引入“多元化”和“全球化”元素。

  相对来说,外资机构在国际市场的历史比较悠久,经历过多次经济周期,拥有全球化的视野、成熟的管理体系、数字化建设和丰富的专业团队,比如产品线布局、全球资产配置能力、全球市场投研建设和投资顾问模式等均具有优势。外资机构可以充分利用其全球化的视野、经验、资源和数字化技术,帮助客户进行全球化资产配置,满足客户在产品和服务上的多元化需求。同时,基于在全球财富管理运营的经验,他们能够意识到在中国本土多元化布局的重要性,但受限于中国市场的特殊性和监管合规要求,也正在摸着石头过河。

  相较于外资金融机构,本土金融机构有着自身特有的本土优势禀赋。一方面,他们对中国市场拥有更高的熟悉程度及适应程度,在人才储备浅及本土渠道运营模式上有先发优势。另一方面,本土金融机构具有大量的客户储备、良好的客群拓展基础以及对中国市场客户需求的洞察能力。此外,他们更加了解中国金融监管形式及市场结构,能够针对中国金融监管关注重点,建立定制化、本地化、合法合规的运营模式。

  当然,中外金融机构之间有不少优势借鉴和双赢的领域。也因此,市场上出现了不同形式的合作模式,比如合资、“引战”、行业联盟等模式,这些模式在全球范围也是非常普遍的。目前我们看到不少合资资管公司、理财公司、基金公司和证券公司等已经相继成立或者筹建中,如贝莱德建信理财、汇华理财、施罗德交银理财。另外,招银理财更是用引入外部战略投资者摩根资管的方式进行深入合作,来进一步优化起公司治理机制、建设自身能力,借鉴摩根资管作为国际领先资管机构在金融科技、投资研究、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经验,进而推进招商银行综合化经营战略。此外,中外金融机构合作可以通过加强在全球产品布局、公私联动及资产配置等协同合作,积极布局全球市场服务能力,以满足不同客群对全球市场服务的需要。

  金融机构需转变服务模式

  《中国经营报》:在低利率时代,金融机构发力财富管理遇到哪些挑战?

  曹樑:全球经济变化和金融资产发展充满不确定性。受疫情波动影响,居民风险厌恶提升的同时稳定投资意愿增强。2022年初以来,部分理财产品破净值、权益市场波动引发投资者对市场的预期有一定降低,对某些金融机构的管理和运营能力产生了一定的信心动摇。因而,市场变化引发了对金融机构各项能力提升迫在眉睫外,金融机构品牌影响力的扩大和维护也都同时面临着挑战。加之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及竞争格局的变化,均给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挑战。

  目前金融机构财富管理面临的挑战主要体现在风险合规、生态协同、客户经营、产品管理以及数字化转型五个方面,具体表现为:

  风险合规建设。在日益趋严的监管环境下做好产品管理、风险管理、估值管理、销售合规性和适当性管理等工作,是金融机构寻求长期稳健发展的必修课题。

  内、外生态协同。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意识到内、外协同的生态价值链有助于财富管理业务的良性增长。金融机构需在保有自身优势的同时寻求合适的合作方,并将更多优质的合作方引入生态链。

  客户经营管理。财富管理服务需要以客户利益和需求为主导。一方面,机构需要面对实现客户精准洞察分析的挑战;另一方面,探索不同客群经营,从而实现存量客户稳固和新客户持续引入,也是重要挑战。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随着净值化时代的到来,行业正在经历从“利差模式”向“管理费模式”转型,金融机构亟须构建定性及定量相结合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机制。

  数字化转型提速。我们观察到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加速其财富管理领域数字化进程,但如何更好地应用新技术提升、赋能内部管理及操作和外部客户旅程及体验仍然带来巨大挑战。

  《中国经营报》: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如何进行资产配置?

  曹樑:在国内资本市场波动加剧,通胀预期升温的背景下,个人投资者现在的迫切需求是资产的保值增值,以及其衍生出的产品需求、渠道多样化需求、资产配置合理性需求。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个人投资者应注意不能一味追求高回报的产品,需明确自身真实的风险承受能力和财富管理需求。在资产配置时,个人投资者应优先选择满足自身及家庭流动性、保障性需求的产品前提下,再配置符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及预期的稳健增值产品。

  然而,尽管随着投资者教育的进一步深入,中国居民的投资理念有了一定程度的升级,但仍与专业投资者存在差距。大多数投资者的知识体系难以满足其仅通过自身选取的产品,达成资产保值增值目标。因此,寻求专业金融机构仍是财富管理的主要方式。而金融机构作为人民财富的守护者,需转变传统模式,形成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服务体系。在持续强化跨周期的资产配置的同时,完善产品创设、产品筛选、产品管理、投资组合跟踪分析等能力建设。通过建设全周期的产品筛选评价体系、资产配置体系及陪伴式服务体系,为客户财富旅程保驾护航,成为有社会责任的财富管理平台。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分享至:
| 收藏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安庆生活网  

GMT+8, 2019-1-6 20:25 , Processed in 0.10094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安庆生活网 X1.0

© 2015-2020 安庆生活网 版权所有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