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房产抵押贷款 http://6793212.shop.liebiao.com/ 大家好,我是窈窕妈妈。 前段时间,小沈阳在社交账号晒出女儿照片。“咱也显摆一下闺女”,尽显老父亲的骄傲。 照片上的沈佳润,长发披肩,眼神冷峻坚定,气质和颜值让人眼前一亮。 网友惊呼: 好有超模气质。 小姑娘越来越美啦。 女大十八变,这话一点不假。 五官精致、一身装扮又酷又飒,那个曾经被嘲“最丑星二代”的沈佳润出落得亭亭玉立,眉眼自信张扬,让人移不开眼睛。 有人说她神似韩国女神孔孝真,也有网友盛赞孩子状态舒展。 对于曾经遭受的网暴,她大方回应:美不美都是父母给的,自己是独一无二的。 沈佳润的自信,与小沈阳夫妇的欣赏分不开。 几年前,沈佳润在爸爸的带领下参加综艺《人生第一次》,那时候,她皮肤黝黑,五官还没长开。 不少网友攻击她的长相,甚至攻击她为“最丑星二代”。 面对外貌羞辱,小沈阳坚定地说“我觉得女儿很漂亮”。 小沈阳经常公开夸奖女儿: “她一个人取灯泡,在魔幻小屋和大熊猫的对话,她很勇敢” “我真的为她骄傲,相信我的女儿将来会让我更骄傲”。 还晒出女儿给自己加油打气的聊天记录,炫耀女儿暖心、懂事。 去年,沈佳润和老爸合作演了一出双簧,她幽默搞怪颇有几分喜剧天赋。 视频发布后,小沈阳也第一时间点赞捧场,做女儿最忠实的粉丝。 一个从小到大一直被父母欣赏的孩子,一定有着丰富又自洽的内心。 然而一个扎心的现实却是,随着孩子逐渐长大,能欣赏孩子的父母越来越少。 孩子越大越没有优点了吗? 媒体人杨樾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超七成的孩子在四年级之后,在父母的朋友圈中“消失”了。 这个话题引起不少家长共鸣: 越看越嫌弃,感觉号已经练废了; 孩子有了早恋的迹象,也开始叛逆了,真没啥晒的; 一位网友感慨:当妈前,谁能想到,从“天使妈妈”到「刻薄后母」,只需要孩子经历一场小升初。 她说孩子上初中后,经常写作业到半夜,却学不出成绩。 “天天辅导作业还不够生气的,你说咋晒,晒他怎么气我?” 之前有个段子就非常形象表达了父母这一态度的变化: 孩子小时候觉得是天才,是清华北大的料,后来觉得能考985也不错,再大点觉得能考个普通一本就行,再后来爱咋咋地吧,别气死我就行…… 虽然是段子,但还是看得出,很多父母把成绩当成了评价孩子的首要标准。 而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容易忽略孩子身上其他的闪光点。 我亲眼见证了表姐从疯狂晒娃到“死心”的全过程。 她家孩子刚出生那会,表姐怎么看都可爱,哭了、笑了、睡了……她都要拍下来发朋友圈。 到了小学,表姐对孩子管得很严,孩子也争气,一开始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她更骄傲了。 成绩晒,画画晒,唱歌晒…… 她满怀希望认为,自家娃前途无限。结果,孩子到五年级,成绩直线下滑。 之后,她做了各种尝试:陪着反思总结、盯着做作业、甚至每天还额外布置学习任务…… 结果呢? 成绩非但没进步,学习上也越来越懈怠。以前乖巧的孩子,现在也经常跟她顶嘴。 表姐越来越焦躁,朋友圈发得也越来越少,还跟我抱怨孩子有一系列问题,粗心、不懂事、不专注…… 其实,成绩只是一个维度,不能因为一时没考好,就主观给孩子定性。找不到原因就无来由地否定孩子,才是最大的遗憾。 你可以不晒娃,但千万别停止欣赏他。 那些不被欣赏的孩子 教育家斯宾塞认为,每个孩子有不同的禀赋和特质,但经常被父母忽略。 这样,即使是一个天才,他的天赋也有可能被扼杀。 确实如此,许多父母只盯着孩子不符合自己期望的部分,却忽略了闪光点。 网友@舒欣在十几岁的时候,为了给妈妈庆祝生日,跑了许多摊位才买到一根2米的长寿面。 妈妈嫌面煮得不好,骂了他一顿。 孩子心灰意冷,那之后,再也没给妈妈煮过长寿面。 这位妈妈只注意到表面的错误,忽略了背后孝心的可贵,她用挑剔和刻薄,深深打击了孩子脆弱的心灵。 “人类最深层次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如果她明白这一点,或许会用更好的方式回应孩子—— “你真棒,竟然能买到这么长的面,能当你的妈妈真的太幸福了”。 如果这样被妈妈表扬,相信孩子也会很骄傲。 闺蜜芊芊的女儿小时候长得不算白,眼睛也不大。 她没少当着孩子的面,跟我抱怨“要是再白点,眼睛再大点就好了”。 经常被妈妈这么说,她女儿也挺自卑的。 不敢跟人打招呼,跟小朋友玩耍也是最被动的那一个。 一次,我在闺蜜吐槽的时候再也忍不住了:多好的一个宝贝,你干嘛总要用别人的审美评价孩子呢? 被我“教育”几次之后,她也开窍了,对孩子说:你的美是独一无二的,在妈妈眼里你就是最好看的宝贝。 一段时间后,再见到孩子,小姑娘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早没了自卑的影子。 被父母欣赏的孩子,能感受到爱和关注,才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面对这个世界。 我认识一个女孩,她总是缺乏自信,在工作上丧失了不少宝贵机会。 和她聊天之后才知道,小时候,父母经常把她说得一无是处。她觉得自己不够好,越来越胆怯。 进入大学,她不敢加入喜欢的社团,没有勇气竞争奖学金,工作之后也从不表现自己…… 那些被嫌弃的孩子,真的是一点优点也没有吗? 当然不是。 事实上,她自律又专注,一路被保送到名校毕业、任职国企,已经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很多时候,不是孩子没有优点,而是我们缺乏善于发现的眼睛。 欣赏孩子其实很简单 有个经典的小故事: 一个孩子患有多动症。幼儿园时,老师对孩子妈妈说:50名同学,你儿子考49名,我们怀疑他有智力障碍。 妈妈却对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 初中时,老师对妈妈说:你的孩子可能上不了重点高中。 妈妈对孩子说:只要你努力,就很有希望。 就这样,孩子在妈妈的“欺骗”下长大。 高考结束后,孩子把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交到妈妈的手里,哭着说:我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可是,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能欣赏我。 家长会不会欣赏,孩子过得是两种人生。 如果,这个妈妈整天对孩子说:你比别人笨,所以你要更努力。 在“我很笨”的心理暗示下,这个孩子别说考清华,就是上普通大学都难。 我们都希望孩子很优秀,但不是每个孩子都天赋异禀。 所以家长不仅要欣赏孩子,更要欣赏孩子本来的样子。 ①避免让过高期盼毁了孩子 心理学者@王立娜分享过这样一个案例: 一个小女孩,先天发育迟缓。玩跳皮筋,尽管很努力,可还是跳得最差的那一个。 妈妈告诉她:你努力、细心,我都看在了心里。虽然你没别人跳得好,但是你已经进步很大了。 就这样,这个小女孩在妈妈的鼓励下一点点进步、长大。 如今,女孩在独立在外留学,还兼职做主持人……没有妈妈的耐心浇灌,她也不会有今天的风采。 一位妈妈给孩子的信中写到: 但我总喜欢控制你,逼着你跟着我的节奏生活。 希望叫一遍你就能起床,每天能高效写作业,恨不得你24小时都在学习。 但是,后来发生一件事,让我知道,是妈妈错了。 那次测验,你动笔比别人晚,知道后,我像往常一样批评你。 没想到,测试结果出来后,你得了A。 你说,你认真构思后才动笔,减少了犯错的风险。 看得出你是个谨慎认真的孩子,你有自己的节奏,妈妈为以前的错误跟你道歉。 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的过程。 按照孩子的节奏来,他才能够更好成长。 ②换个角度看待孩子,你眼里的缺点不一定是缺点 相信有不少家长希望孩子能改掉“拖延”的坏毛病。 可是,威胁、吼叫各种方式都用上,结果拖延反而更严重了。 其实,所谓的缺点,只是我们没注意到它的另一面。 作家@穆晨王这样解释拖延症——心向完美,保持好奇之心,有自己的节奏。 换个角度,就会发现,那些大人眼里的缺点,或许根本算不上缺点。 不喜社交,也可以理解为:内心丰盈、交友谨慎; 性格固执,这样的人其实更有原则; 这不是自我麻痹,而是想告诉说:与其怀疑、批判、控制,不如多角度审视,让教育更灵活。 比如,有的孩子拖延的原因是“想做太多而不知如何开始”,那就帮他把目标拆解就好了。 起初我也希望儿子将来学习好、多才多艺、以后有一番大作为。 直到几年前读《无声告白》,一句“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让我重新审视亲子关系。 我不希望孩子也如此在窒息中长大,我希望他有自己的追求和生活。 而我的欣赏,就是孩子心里的一道光。 点亮「在看」,提醒自己—— 可以对他抱有期待,但更重要的是,爱他本来的样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