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充值 父母负责,孩子出色;父母陪伴,孩子优秀。 请牢记,教育好你的孩子,才是一生最重要的事业。 作者|李核桃 五一的时候,同城的堂妹和我说她辞职了。 真让人意外! 她是一家教育集团的副总,早几年都听说年入百万了,在我们这个中部省会城市并不多见。 闲聊几句才知道,她女儿今年小升初,成绩忽上忽下,学习习惯各种不好,经常被老师投诉不交作业。 “上个月有几天我加班到1点多,不放心她自己在家,透过监控一看,把我气坏了!半夜了,她竟然还窝在沙发里看电视,时不时还玩一会儿手机,一看就知道在刷短视频。” 她回家一盘问才知道,这种情况已经持续很久了。 可女儿却屡教不改,让她非常头痛。 说的多了,女儿反而更加叛逆了,让学什么都不学,让做什么也不做,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她工作忙,老公又经常出差,家里经常只剩下女儿和一个做饭阿姨。 眼看女儿就要上初中了,如果再任由她这么混过去,恐怕很难考入好高中,大学就更别想了。 她这才决定,辞去工作,回家陪孩子。 那份工作她做了十几年了,残酷的职场没能淘汰她,最终是孩子的问题把她召回了家。 家里的亲戚都替她惋惜,可身为妈妈,我又特别理解她。 俗话说:把你的孩子养好,就是在赚钱。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比年入百万更有意义。 缺少陪伴的孩子 更容易成为“问题孩子” 教育学者尹建莉说: “把养育责任推给保姆、亲戚的家庭,孩子受到的伤害不会立即呈现,但日后会给全家带来更大的麻烦。” 她遇到这样一个案例: 有一个10岁的小女孩,学习成绩不好,性格也很怪,天天跟父母吵架、起冲突。 但她其实很可怜。 她三个月大时,妈妈就上班了,把包括陪睡在内的所有管教责任丢给了保姆。爸爸则每天早出晚归,很少有机会跟孩子相处。 久而久之,女孩就对保姆产生了深深的依赖,每次保姆回家,她都难舍难分。 但女孩四岁时,因为发生薪酬矛盾,父母辞退了保姆,又为她找了一个新保姆。 女孩对新保姆很排斥,天天哭闹,于是又换了一个保姆,依然相处不好,只好再换。 在不断更换保姆的过程中,女孩长大了,不再闹了。 父母仍然每天都很忙,经常只有女孩一个人孤零零在家,父母也不知道她每天都在干什么、想什么。 直到有一天学校通知家长,说女孩旷课去见网友,父母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但已经太晚了。 小时候她没有跟父母建立过亲密的依恋关系,从心理上不依赖父母,所以也无视父母对她的管教和约束。 束手无策的父母,只好将她送到一个号称“军事化管理”的特殊学校,不听话就打。 尹建莉因此感慨地说:“现代家庭教育中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父母可以为孩子付出生命,却不肯为孩子付出时间和心思。” 父母对孩子最大的伤害,不是吼了他,骂了他,而是他最需要父母时,父母却不在身边。 这样孤立无援的孩子,更容易成为问题孩子。 四川有一个13岁的女孩,早早辍学、逛酒吧、与陌生人在酒店约会,甚至因为一场“打人官司”被起诉。 远在外地的妈妈回来后,母女俩大吵一通后,女孩趁妈妈不备,从四楼跳下身亡。 跳楼前,她在短信里指责父母对她不管不顾。 早在女孩8个月时,父母就双双外出打工了,她是跟着亲戚长大的。 小学时女孩还没有明显异常,上初中不久便开始叛逆,经常迟到,还化妆、离家出走。 亲戚管不住她,父母也拿她没办法,最后一次离家出走后,她再也回不来了。 问题孩子,只不过是需要父母时只得到了失望。 每失望一次,他的冷漠和叛逆就增加一分。 一次次失望的堆积,终铸成了他的桀骜不驯、无法无天。 孩子没有教育好 挣再多的钱都会打水漂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一对父母每月要赚多少钱,才能撑起一个家? 高赞回答说: “虽然生活不易,只有赚到钱孩子才能跑得比别人快一点。但问题的核心是:孩子需要父母的陪伴、监督、督促、指引。” 缺少陪伴与督促的孩子,更容易放纵自我,很难学会自律与克制。 我老家有一个侄子,父母生意忙,顾不上他,平常爷爷奶奶照顾他。 小学时还比较听话,上了初中之后就贪玩了,成绩一落千丈。 前不久上网课,他连作业都不交,还沉迷于网络游戏,经常一边上课一边打游戏,还用爷爷的手机给游戏充值。 老人也不懂这些,等到父母发现时,他已经花掉5万多了! 爸爸气得狠狠地揍了他一顿。 妈妈则抹着泪苦口婆心: “我们这么辛苦挣钱,还不都是为了你?你花得比我们挣得还快,你咋这么不懂事呢?你要累死爸妈吗?……” 父母一边挣钱,孩子一边败家,这才是为人父母最大的悲哀。 没钱还可以再赚,但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如果孩子没有教育好,再多的钱都会打水漂。 可惜的是,多少父母只顾着挣钱养家,却从骨子里不认为陪伴孩子是一件重要的事。 等到孩子不成器再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看过一个调解节目,26岁的儿子宅家三年不出门,专心啃老。 教育专家一番了解后才知道,他的父母工作都很忙,他从小跟着奶奶长大。 上中学时,他被同学狠狠欺负了。奶奶帮不上忙,父母顾不上。 爸爸甚至还说:“有什么事别跟我说,我很忙,跟你妈说去。” 没有亲人撑腰的他,越来越害怕上学,经常逃学。 父母又把他送到封闭学校,自卑懦弱的他同样害怕待在学校,以至于越来越不敢接触外面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宅、没法外出工作。 想起董卿的一番话:“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你选择了挣钱,不去管教孩子,等孩子大了,你辛辛苦苦挣一辈子的钱不够他败家一年!” 父母事业再成功,也弥补不了孩子教育失败的缺憾。 教育无法试错 优秀的孩子都是陪出来的 儿童教育专家小巫说: “没有任何一份工作能把人24小时都赔进去,只有重视与不重视,如果把孩子当成重要的工作,再忙都能抽出时间。” 那些把孩子当成“重要工作”的父母,下半辈子在孩子身上的收获,远比任何事业都伟大。 小红书上看过一个女孩的故事。 小学时,她不擅长元角分的换算,爸爸妈妈把存钱罐里的零钱全部倒出来摆满一桌子,手脚并用给她讲了两个小时。 她也不擅长平衡问题,“一个西瓜等于三个梨等于两个苹果,问一个西瓜等于几个苹果?”父母就把家里的苹果全找出来了,她还是不懂,急得爸爸当场出门买了西瓜和梨。 到了高年级,老师要求每周写一篇日记了。爸爸就让她先写在草稿纸上,然后等爸爸逐字逐句订正、外加一番生动的讲解后,她才把改好的周记誊写在作文本上。 上了初中,父母知识水平跟不上了,她不会的物理化学题,父母也不会。 爸爸便去学习类的贴吧上发帖求助,妈妈则把一些文科类的资料大段大段地抄在书上,只为了帮她节约更多写作业的时间。 高中时,她住了寄宿学校,每两周回家一次,父母就为她做好各种准备。 为了让她更好地备战高考,妈妈还请了年假,每天变着花样为她做美味营养餐。 那年高考,她考上了北大,记忆中的中小学,没有苦逼的刷题,只有父母陪伴自己的种种温馨。 《朗读者》里有一段话很感人:“陪伴很温暖,它意味着在这个世界上,有人愿意把最好的东西给你,那就是时间。” 父母花在孩子身上的每一分钟、每一个小心思,都不会浪费。 愿意在孩子身上花时间的父母,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最后讲一个发人深省的寓言故事: 一个妈妈开车把女儿送到寄宿制的贵族小学,临别时对女儿说: “妈妈虽然没有时间陪你,但妈妈是为了赚更多的钱,将来送你到更好的学校学习,你懂吗?” 女儿的回答让妈妈失声痛哭。 她说:“等我长大了,也要赚很多的钱,送你去最好的养老院……” 教育孩子,完全是种因得果的关系。 你把工作和挣钱看得比孩子还重要,孩子也会把挣钱看得比父母还重要。 漠视亲情与陪伴的父母,养不出知恩图报的孩子。 点个【赞吧】,愿我们的孩子,小时候常有父母做伴,长大后常伴父母身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