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生活网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谁杀死了双十一?

2023-03-07| 发布者: 安庆生活网| 查看: 144| 评论: 3|来源:互联网

摘要: 谁能想到原本大学生们自嘲的“单身节”、“光棍节”,摇身一变成了一场盛大购物狂欢节。2009年,只有27个品牌...

谁能想到原本大学生们自嘲的“单身节”、“光棍节”,摇身一变成了一场盛大购物狂欢节。

2009年,只有27个品牌参加的天猫双十一,销售额仅0.52亿元,2021年,290000家品牌加入这场狂欢,突破5000亿大关,最终总交易额达到5403亿元。

在13年时间,销售额暴涨10389%,恐怖如斯!

年年创新高的交易额,今年却嗅到了不一样的味道。

距离阿里巴巴官宣“2022天猫双11全球狂欢季”已经一个多月了,线上却静悄悄,除了几篇通稿,热搜无人讨论,往年“课代表”Excel优惠表消失。

进入第14个年头的双十一,与阿里一起陷入内忧外患。

消费者买不动,中小商家出逃

不知不觉,双十一变味了,无论是消费者还是商家,精疲力尽。

如果回顾这十几年的双十一促销活动,不难发现:

促销节日越来越多,频率越来越高。一年当中,除了天猫双十一和京东618这种重量级别的大促,还有无数个小促销,几乎是一个接一个,月月都有。

随便数一下,1月年货节、2月情人节、3月女王节、4月白色情人节、520礼遇季、7月夏日狂欢购、8月七夕节、9月中秋团圆季、10月国庆狂欢季、12月淘宝双十二。

这还没算上按节气、垂直细分领域划分的促销活动,如吃货日、底妆节、闺蜜节、开学季、进口狂欢节、啤酒节、游泳节、爱眼日、结婚季……

结果是,在各种名目繁杂的“人造节”轰炸下,双十一反而不突出了。

双十一大促时间不断延长,从最早的1天变成一场长达20多天的拉锯战。

以2015年为节点,在此之前,对于消费者来说,真正抢购时间在11月11日零点,全国包邮,全场5折,那时,是真正的拼手速、拼网速,抢的是心跳,往往掐点读秒提交付款,购物车却灰了一大片。

从2015年开始,双十一活动迎完成了一次进阶,节奏拉长,提前至10月中下旬,甚至最早在10月15日就开始。这一切归功于预售制,从预热到付定金到尾款,至少两轮“买买买”。

近几年,双十一大多在10月20号左右开启。前不久,阿里巴巴官宣“2022天猫双11全球狂欢季”将于10月24日晚20点开启预售,两波开卖时间均提前至晚8点,官方给出的口号是不用熬夜剁手了。

但其实,去年就提前到了晚8点,还增加了现货抢购环节,实际上有3轮活动。

促销规则越来越复杂,套路越来越多。十多年前的双十一,商家虽少,但真打折,敢打折,打骨折,如今的双十一,处处是消费陷阱、割韭菜。

从领取优惠券、津贴满减、“预付100享9折”、“0点抢3折券”、口令红包,再到养猫盖楼,2021年又推出了“喵糖总动员”,消费者获得“喵糖”,然后撒骰子获得点数,可以占领地盘,占领得越多便可以获得更大的红包。

但结果往往是:

“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省了2块5”

“为了凑满减,买了一堆用不上的东西”

“实付800+,购物津贴只减了50,心累”

如果说从前拼的是手速,如今拼的是脑子,难怪很多网友疑惑,说好的年终最优惠呢?明明只是想买个东西,为什么要让我算这么多数学题?直接打5折不好吗?

用经济学来解释,就是“价格混淆“,通过对定价规则复杂化,掩盖商品真实价格,简单来说,绕晕你,让你自动掏钱。

或许是喝了好几年的西北风,吃了快一座山的土,又或者是去年双十一买的今年都还没用完,年轻人终于醒悟过来,不买立省!

网友“什么情况”在《双十一引发的现金流思考:不经历毒打是不知道疼的!》帖子中非常精辟地总结,“双十一集中购物,看似省钱,实际上超出了每月固定消费额度,花光了自己的现金流,甚至吞掉未来的现金流。”

回过神的“剁手党”,在各个平台组建阵地,豆瓣小组“不要买|消费主义逆行者”2年时间聚拢了34.6万只“理智鹅”,她们的口号是“不盲目跟风,理性消费,物尽其用”。

即使是种草平台小红书上,也有不少网友直接表示“今年双十一,囤不起了”,只想花很少的钱买护肤品,而不是单价比平时少,总价比平时多,花高价买来一堆赠品,赠品等于正装的量,为什么不给正装?

逃跑的不止是年轻人,小商家也玩不动了。

尤其是双十一活动中最常见的“跨店满减”,让许多中小商家裹足不前。究其根本,“跨店满减”优惠金额是由商家按比例承担的,相当于强制商家打折。

例如,一件衣服售价200元,参与了“跨店满减”活动,参考到手价为175元,实际上优惠25元,而跨店优惠中的25元由商家承担。

在这项规则下,一些商家要么提前涨价加入这场狂欢,但由于平台会提前2个月监控价格,甚至要求双十一时,在2个月内最低价基础上至少让利10%。

小商家面临的抉择是,不参加活动得不到流量,获客难,参加活动,赔本赚吆喝。

此外,还有“降低搜索权限”、“流量劫持”、“数据接口减少”……一系列隐形操作,一家店铺被平台屏蔽流量,损失将是60%。

再加上阿里近年来越来越看重品牌在双十一所提供的力量,流量愈发倾斜至大品牌。

有电商从业人员表示,“双十一是旗舰店和优秀专营店的天下,小店反而不如日常”,“大促让利高,只有品牌方才有钱赚,小店都不赚钱,甚至会出现销售额不如平时的情况”。

阿里在2019年启动新品首发重要战略,当年双十一,超过80%的品牌、逾100万款新品选择在此期间首发;超过50%的美妆大牌打破惯例,圣诞礼盒提前到双十一发布;苹果、华为、海蓝之谜、戴森、茅台等都把年度“硬通货”产品放到双十一发售。

2021年,29万商家参与双十一,据不完全统计,淘宝加上天猫共有1087万家店铺,去除同个品牌开多家店铺,以及僵尸店铺,参与双十一的不到2%。

喜气洋洋的战报上,只见大品牌,11月11日开场1分钟,阿迪达斯破亿;1分45秒,耐克破亿;截至开场2个小时,美的、苹果、海尔、耐克、华为、小米等148个品牌进入天猫双十一“亿元俱乐部”。

这种压迫还让其它平台想掀桌子。网易严选曾大张旗鼓宣告“退出双十一”、“要消费,不要消费主义”,到底是反向营销还是被迫内卷,很难界定,却道出了不少商家的心声。

例如,微博上粉丝数778万的博主“战甲装研菌”直言,“我们也很郁闷,利润可怜、退货率狂升,但不参加又没销量。”

对于中小商家来说,本来流量就已经倾斜至大品牌,获客难上加难,小本经营,根本无力承担活动优惠,直接躺平,避开锋芒。

内卷的电商,双十一成鸡肋

双十一陷入消费者买不动、商家玩不起时,整个电商行业也发生了剧变!

网购早已融入生活的一部分,网购零售额不断创新高,但增速持续下滑。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12-2021年全国网上零售额由1.31万亿元增长至13.09万亿元,增速却由67.95%下降至14.1%。

此外,网购用户规模触顶,首次出现下降。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8.41亿,较2021年12月下降153万,占网民整体的80.0%。

对于电商平台来说,意味着用户暴涨模式到此为此,拉新更加艰难。

不仅消费者买不动了,而且从增量用户转向存量用户。

与此同时,还有一个数据值得深思,我国居民人均收入二十年增长了近7倍,居民家庭负债率却增长了近20倍,中国人从储蓄为主变为人均负债14万人民币,其中房贷、车贷占了大头,作为对比,家庭负债超过德国,逼近日本,但是人均收入却远远低于德日两国。

而疫情导致的种种不确定因素,更加让人不敢花钱。

池子就这么大,流量、用户、钱、需求……每一个衡量指标逼近天花板,电商进入红海厮杀阶段。

从份额来看,阿里依旧是电商老大,但面临竞争越来越激烈。时刻盯着阿里手中大蛋糕的,有三波人马,其一是传统电商,如京东等;其二是短视频平台,抖音、快手;其三是专攻下沉市场的拼多多。

“猫狗大战”自不必多说,从双十一正式成为购物节开始,年年上演阿里、京东、苏宁等争相发GMV战报的火热场面,暗自较劲多少秒内最先破千亿。

阿里的公关老大王帅曾无比骄傲地说,“京东可以拿全年的销售额和阿里双十一一天的比。”

虽然在日活、GMV上,京东比阿里规模小很多,但靠着自营与物流的硬实力,还是站稳了行业第二的位置,买家电上京东几乎成为共识,京东物流在2021年5月港交所上市,首日市值就逼近2800亿港元。

在《2022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上,京东营收达到9515.92亿元,超过华为,成为第一民企,且连续两年位居服务业民营企业100强榜首,而阿里巴巴8364.05亿元,排在第二位。

比低价更低价。双十一代表的“低价”、“稀缺性”逐渐在消失,京东与阿里忙着贴身肉搏,拼多多一记背刺,出其不意地开辟了下沉市场。

魔性洗脑的广告歌、烦不胜烦的“砍一刀”、1元拼杂货,竟然让拼多多完成了电商史上一次里程碑式超越。

拼多多在2020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中,披露了一个关键数据:截至2020年底,平台年活跃买家数7.884亿,而阿里同期年活跃买家数为7.79亿,京东为4.72亿。

拼多多的出现,让从前被忽视的三四线乃至县城、农村市场释放庞大消费潜力,拓宽了电商的边界,等于再造了一个市场。

此外,拼多多低价属性,抢走了不少淘宝用户,比如,长期的百亿补贴活动,以及同一件商品比淘宝要便宜10%,甚至出现了一种奇观,一些用户发现自己在淘宝买的商品,竟然是拼多多发的货。

短视频平台虎视眈眈,孵化出直播电商这一超级物种冲击原有行业格局。抖音、快手横空出世,颠覆微信、微博等社交方式时,隔岸观火的阿里、京东或许没想到,这把火会烧到自己身上来。

2019年6月,抖音成立直播部门,2020年,抖音电商GMV便突破了5000亿,据《晚点LatePost》披露,其中1000多亿通过抖音小店卖出,3000多亿元则从抖音跳转至京东、淘宝等第三方电商平台完成交易。

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1年6月,抖音的月度活跃用户数达6.4亿,在所有APP中位居第四;每月人均使用时间为30小时,在所有APP中排名第二,仅次于微信。

用户刷着短视频,就逛了街,3000多亿元白白送给第三方平台,抖音显然也意识到了,2020年成立了电商一级部门,与阿里、京东割席,不再为第三方平台做嫁衣。

2021年初,抖音电商定下了1万亿元GMV的目标,虽然抖音没有公布官方数据,广发证券、国金证券、华创证券纷纷预计为7000-8800亿元之间。

1万亿GMV,阿里用了9年,京东用了14年,拼多多用了4年,抖音电商达成率80%左右,速度足够惊人,要知道2019年时,抖音电商仅有100亿元GMV。同一时期,快手电商从350亿元GMV增至2021年的6800亿元。

短视频赛道的崛起,颠覆了互联网的流量分发模式。从前,社交有微信,购物有淘宝、京东,休闲有微博、知乎,如今一个App就能满足所有需求,且直播带货的日常价格往往比双十一还便宜。

双十一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

结尾

张勇说,“1”是他的幸运数字,选择“双十一”有赌运气的心理。

很多年来,那块超长加宽豪华GMV电子屏,色彩极尽绚丽,心脏每秒跳动一下,数字冲刺一个高点,也带着阿里冲向山巅。

但登高须知,高处不胜寒。

感受到寒气的阿里,去年撤掉了豪华大屏,没有了铺天盖地的战报,但还是没按捺住,公布最终破纪录的交易额。

今年的双十一,还会有这个已经让人麻木的数字吗?

前瞻经济学人APP产业观察组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详见:

【1】《2022-2027年中国电商直播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产业研究院

【2】《2022-2027年中国社交电商行业市场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产业研究院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政策研究、产业链咨询、产业图谱、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区域产业对标研究、IPO募投可研、IPO业务与技术撰写、IPO工作底稿咨询等解决方案。

参考资料:

【1】《从零售本质看电商演进:阿里、京东、拼多多将走向何方?》,国泰君安证券

【2】《双十一,谁在“割韭菜”?》,连线Insight

【3】《抖音电商:万亿GMV的新机遇》,证券市场周刊

【4】《年轻人逃离双十一》,壹娱观察


外贸狼XiaoFei外贸获客工具 https://www.xiaofeisearch.com

分享至:
| 收藏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安庆生活网  

GMT+8, 2019-1-6 20:25 , Processed in 0.10094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安庆生活网 X1.0

© 2015-2020 安庆生活网 版权所有

微信扫一扫